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员园地 > 学员园地

邹寒冰:邂逅燕园,至真至美

日期:2024-04-03 17:14:12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我在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师从张小明教授。北京大学作为中国大学的标志象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是每一位学子的向往之地。在短短的一年学习时光里,我被北大浓重的学习风气、深厚的学术氛围、活跃的思想学派深深吸引,被北大师生家国情怀、无畏前行、孜孜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

  一、燕园所见

  走过燕园四季,所见皆美好。北大春色在蒙蒙细雨中拉开了序幕,玉兰、丁香、紫藤在微微晨光中依次展露春的妩媚,在斜阳余晖里频频送上春的浪漫。特别是那倚着红墙碧瓦的紫藤,开的那么肆意盎然,从屋顶垂落墙根,远远望去犹如紫色瀑布倾泻而下,对于很少见到这么多紫色花朵的南方人而言,我瞬间惊呆了。沿着繁花满缀的小径,徜徉在芳菲铺地的草丛,不知名的小鸟游戏期间,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夏日凉风拂拭杨柳碧波,未名湖边散步,博雅塔前静思,我穿过小院、长廊、古桥,一边走一边欣赏,同学们有的在绿茵场上挥汗奔跑,有的在体育馆内欢笑呐喊,炙热舒畅的呼吸中洋溢着青春不败的气息。叶叶金黄,树树秋声,秋讯渐至。挽着秋风,携着秋雨,我寻找着莘莘学子,他们或于图书馆书海中遨游,或于教学楼课桌旁疾书,孜孜以求,潜心钻研,不舍昼夜,不负韶华,这是青春与知识的千回激荡,奏响着上下求索的狂想乐曲。片片雪花应约而至,悄然书写着燕园的静谧冬季。此时我最想去的是那热气腾腾的食堂,开饭时我经常在各食堂间穿梭,从农园、燕南园食堂到勺园食堂,在这里可以品尝各地特色菜肴,南京鸭血粉丝、福建四果汤、新疆烤羊肉、东北锅包肉,从南到北、由陆到海的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也可以品尝西式餐品、日韩料理、精美甜点;还可以买到各类小吃,糖葫芦、炒栗子、水果捞、手抓饼,等等,让你一饱口福。

  二、燕园所学

  访学期间,我选修了10多门涉及国际关系和安全战略理论的课程,主要课程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等等。通过课堂听讲、研讨交流、大型讲座、广泛阅读,我对周边安全、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等知识有了更深理解,对学习与研究方法有了更多认识。

  一是张小明教授主讲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分专题分别讲授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变迁、主要战略方向的安全环境,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通过学习,我比较系统学习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强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推理能力。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以往学术研究的缺陷不足,平时眼睛总盯着欧美西方国家战略,很少关注周边国家战略,但历史上我们多次深受周边国家冲突和战争的影响。课堂研讨交流氛围浓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记得一次研讨交流一位来自越南的女留学生发言,引得大家激烈讨论。除了认真听课,我平时经常向导师请教,导师悉心指导我选定研究方向,制定学习计划,选取学习书目,交流学习心得,导师严谨细致的教风研风让我肃然起敬。记得导师办公室就像图书室,四面书柜重重叠叠堆满了书,我情不自禁地抽书看起来,导师先后送我几本书,我视为珍宝,阅读这些书让我受益匪浅。

  二是朱锋教授主讲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主要讲授论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大范式问题。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理解,了解了国际关系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较好掌握了观察分析国际热点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是梅然和于铁军教授主讲的《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不仅学到了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理论流派、历史沿革及主要国家的国家安全政策,而且学到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三、燕园所研

  访学期间,我深深感到北京大学大楼多、大师也多,所以我就思考着大学与大师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之所以蜚声海内外,关键在于英才汇集、大师云集,如鲁迅、梁启超、陈寅恪、胡适、傅斯年、冯友兰、闻一多、梁思成、朱光潜、季羡林、范文澜、钱穆,等等。于是我积极申报了课题《北京大学名师培育及启示》,很快得到单位上级机关的批准,也反映了军队院校对名师大家的迫切需求。高校名师是高校中具有极高名誉和声望的教师,他们是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先进群体,是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也是高等学府人才队伍里的精英。名师的数质量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北京大学自1898年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师资力量建设与培养,对名师的培训、选聘与管理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名师大家。首先,我分析了北京大学名师培育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三点: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名师梯队;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名师生长;优化管理举措,激发名师作用。北京大学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这些人才项目为名师培育发挥了很好作用。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中国名牌高校结成“九校联盟”(C9联盟),这一校际联盟类似于美国常春藤盟校、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九校联盟”的成立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生交流等方面加强了合作,为名师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学术土壤。最后,我提出了军队院校加强名师培育的几点举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加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名师培育顶层设计;实行名师培育对象培训交流制度;创新聘用聘任机制;完善名师评选机制。二是确保学术自由,减少行政干预。组建军校校际联盟;丰富名师成长渠道;开展多样教学科研活动。三是持续优化管理,强化名师效应。打破“铁饭碗”;规范名师管理;强化团队功能。四是实施全面保障,构建支持体系。注重政策倾斜;做好服务保障;大力宣传名师。军队院校要充分学习北大名师培育经验做法,研究好、设计好、完善好名师培育机制,把“名师培育工程”纳入到院校长远发展规划之中。课题完成后,当年被评为优秀咨询报告,课题核心内容也在院校教育学术期刊上发表。

  四、燕园所思

  自戊戌变法中的京师大学堂到“五四”时期的沙滩红楼,从战火纷飞的西南联大到京郊的燕园,北大参与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峥嵘岁月。北大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活动地,这里走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等先进共产党人。四季迭变,光阴流转,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在未名湖畔学习,在博雅塔下思索,燕园蓄积着北大人求真求实的情致与气质。每当我驻足北大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总是思绪万千,心潮起伏。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静园草坪北侧,碑体由五块不同大小、不同高度的近似锥梯状花岗岩石块组成,最高点离地面四米,表示“五四”精神代代相传。纪念碑石壁上镌刻着牺牲烈士的英名和生卒年月。大革命斗争中,邓中夏、高君宇、张太雷、何孟雄等北大学子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烈士慷慨就义。全国抗日战争期间,北大师生与全国人民一起共赴国难,王册等16位烈士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又有23位北大师生英勇牺牲。他们青春灼灼、才华横溢,为了民族为了真理,抛头颅,洒热血,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革命烈士纪念碑远看像一个“心”字,铭刻着烈士的英名,也铭记着那段永远不能忘却的惊心动魄的岁月!  

 

(作者系解放军某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