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员园地 > 学员园地

呼斯乐: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

日期:2024-01-02 16:23:32

    2015年9月,我有幸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关于开展2015年度“内蒙古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申请到了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和访问的资格。本次访问学习师从国际关系学院梁云祥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本次访学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宝贵的学习体验。也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个人修养的大好时机。

 在北京大学访学期间,每每穿行于校园之时,无不被誉有百年燕园的校园风光所深深吸引,宛如穿越在历史的皇家园林,给人以“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的感觉。考古文博院的“断桥残雪”圆明园石刻遗迹;怀宁园的宁静致远;北大华表的精湛大气;校景亭的假山叠置,树木隐逸;百年的博雅塔和未名湖相得益彰,形成的“一塔湖图”的绝美景色都为严谨的学术殿堂增添了一份多彩的背景图案,让百年燕园更加地绚丽多彩。如果说北大的自然风景如此美丽,那么北大的历史底蕴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先生在北大学习工作十年之久,他与北大的感情就如他所言“我个人心中没有一切,所有者唯北大耳”。还有民主进步人士蔡元培先生曾任北大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和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期间,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北京大学83位师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像一个“心”字,让我们无时无刻能感受到他们的爱国之心。也启迪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常向湖光会意思,偶从塔影悟精神。”北大燕园,未名湖畔,那一抹抹涟漪总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北大的一草一木,花香鸟语令我陶醉,北大导师和学子的勤勉的风貌,更是体现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校训。 在北大访学期间,我所收获的学术启迪和感悟总结如下:

 一、听课

 我在北大访学期间主要学习形式是听课。在这样一所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里学习,最有效的学习莫过于听课。北京大学教学班次多,课程内容丰富,只要规划好时间不仅能够听到本专业课程,还可以跨学科听课。有人说,你来到了北大课堂,就接近了中国思想学术的前沿。在这里每一节课、每一场讲座都好比学术盛宴,不仅开阔视野、启迪思想,而且听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国际关系学院的梁云祥教授作为我的导师,是一位学问精深、治学严谨、具有博大学术情怀的学者。我在访学期间,每周参加两次由梁云祥教授主持的关于东北亚地区国际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会。其中包括中日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及国际政治形式。在课堂上梁教授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到学生发言或展示的内容有些许疏漏,便即刻追问,并旁征博引地讲解和补充疑难点,有时在师生间一问一答中变成了即兴的畅谈。课堂氛围热烈且融洽,学术观点新颖而独到。梁教授总是教导我们,抛开现象看本质,遇到问题一定要先调查研究再下结论,不可人云亦云,否则可能离真实的问题越来越远。

  在北大的课堂上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包括国际和国内的众多学子在课堂上不仅认真听讲、更多地是积极提问和共同探讨,充分展现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植入,而是唤醒。在北大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启迪思想、引发思考,站在理论的高度用经验设计和组织课堂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升。

  通过一学期的深度学习,我不仅了解了最前沿的中日政治格局和世界政治走向,对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相信收获的知识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诸多的启发和帮助。同时梁云祥教授的学识渊博、严谨治学和人格魅力让我无比敬仰,给予我的无私帮助和毫无保留的指导和点拨也让我心存感激。

 二、讲座与读书

 众所周知,北大的讲座以“多、高、新、广”的绝对优势使国内其他高校难望其项背。“多”就是数量多;“高”就是演讲者的层次高、水平高;“新”、“广”是就内容而言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并且都是各领域各学科最前沿、最新的思想火花、学术观点和动态信息。在此过程中,我也有幸聆听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历以宁教授的讲座《思想国文化讲坛—“洗脑”与“教育”、新常态与经济理念的转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晓都的讲座《俄苏文学的人文价值》、人大“学科国际前沿教师培训项目”系列;日本学者腾田正胜教授的讲座《五行物者之形---日本的哲学与表现问题》等。这些讲座让我感受到了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领略了各个领域学者的风采,可以说,北大讲座更生动地体现了自由、宽容、博大、深远的内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学术探索、思想创新的试验场和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学术活动的密集与多样也让我加深了对学术交流的重要性认识,这对于我的日后教学与研究都将是极为宝贵的经验。

 除了讲座,在北大不能错过的还有北大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软硬件设备以及高科技借阅服务都是全国乃至亚洲屈指可数的。记得访学期间第一次踏进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内古朴典雅的气氛、馆内卷帙的书籍和墨迹书香让我沉醉。在这里寻得一偶方寸,完成了多门功课和作业,无拘无束地阅读了一批专业书籍。这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我能够深入挖掘并引用最新的文献资料。对于今后全方位的提升自我,储备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三、收获与感悟

 在北京大学访学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各类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了听课、参加讲座以及利用图书馆资源。通过聆听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们的讲座,拓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尤其是梁云祥教授的指导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了解了科研道路上的方向与重点,而且在北大参与了科研课题并撰写了学术论文。其中有梁云祥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14ZDA053)”课题子课题“战后日本政治、外交实质和未来走向研究(14JZ033)”。撰写了《冷战时期日本的东南亚外交》、《论冷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关系走势》等文章,发表于“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期刊上。进行了战后日本政治、外交实质和未来走向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了访问学习任务,取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证书。

 在这段访学经历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涯学习的重要性。大学毕业二十年后重温学子生活,住宿舍、吃食堂,与年轻学子们在图书馆并排而坐认真学习,仿佛时间穿越到了青春岁月。更重要的是访学期间的学习是对之前自身知识全面梳理和补充的过程,是知识更新和储备的过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吃老本,陈旧的知识体系终有一天会被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社会所淘汰,也不会被渴求新知识新理念的大学生们所接受。因此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大环境。我认为这种高校之间的教学观摩、科研互补、国际交流、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非常值得提倡。是我们高校教师进一步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质量的很有效的学习手段。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高校教师去名校学习访问,为西部偏远地区高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我在北京大学访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收获颇多,感受颇深。我相信这既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我今后努力工作的新起点。我愿意用我今后的工作和成果来回报这次难得的访学机会。将这段宝贵的访学经历变为我投身教学科研的动力,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

image.png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